[1]王饶琼,杨思进,谢春光,等.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药药理与临床,2020,36(1):13-18.
[2]王晶亚,李慧珍,郭玉娜,等.清肺排毒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57例临床疗效回顾性研究[J].中医杂志,2021,62(20):1788-1794.
[3]冯全生,张之文.传承瘟疫学理论,构建中医疫病防治新体系[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2(4):11-13.
[4]王文远.古代中国防疫思想与方法及其现代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
[5]秦妍.汉末三国之际瘟疫探略[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9,40(12):5-11,25.
[6]刘景源.中医疫病学与温病学的历史沿革——先秦至隋唐时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3,1(7):32-35.
[7]李董男.晋隋唐时期中医疫病相关概念辨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2):405-407.
[8]马晴晴,吕变庭.宋代的卫生防疫问题——以《宋史·五行志》为中心的考察[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8,35(5):36-42.
[9]刘景源.中医疫病学与温病学的历史沿革——宋金元时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3,1(8):27-28.
[10]张玉清.明清医学再认识[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
[11]胡慧良.历代中医疫病治则治法的文献研究[D].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2015.
[12]戴俊荣.明清疫病文献针灸防治资料整理与研究[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
[13]曹洪欣.应对突发传染病,中医药当有作为[EB/OL].(2013-08-14)[2022-01-31].http:www.satcm.gov.cn/yizhengsi/gongzuodongtai/2018-03-24/2781.html
[14]王洪车.民国中医抗疫的主体作用及其现代启示——兼论儒医的人文情怀[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3):28-35.
[15]杨奕望,吴鸿洲,陈丽云.明代瘟疫的产生、爆发与诊治思路[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85-86.
[16]王晓琳.陕西古代疫情研究[D].咸阳:陕西中医学院,2013.
[17]齐文升.中医药防治疫病要点概述[J].北京中医药,2014,33(12):910-912.
[18]陈玫芬.疫病之中医预防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
[19]王婕琼,刘兰林,李泽庚,等.古代中医药有关疫病的预防措施[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1):4-6.
[20]姚伟.晋唐和明清时期瘟疫预防方药及方法的整理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
[21]张宏宇,李董男.先秦两汉时期疫病治则治法浅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2):125-127,131.
[22]孙敏.温疫学派治法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8.
[23]杜松,曹洪欣,张华敏.温病理论在当代瘟疫诊疗实践中的应用[J].中医杂志,2010,51(3):204-206.
[24]刘宁,赵进喜,贾海忠,等.叶天士《温热论》奠定温病学基础,卫气营血辨证方法指导现代临床[J].环球中医药,2018,11(10):1565-1568.
[25]伍凌.明清时期温疫医案、医论、医话的舌诊与辨治规律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26]彭鑫,汤尔群.《温病条辨》凉开三宝在疫病急救中的运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12):1309-1310.
[27]董利利,陈柳.《松峰说疫》中疫病外治特色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7):77-79.
[28]肖毅.清代考据学对温病学形成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
[29]王玉光,齐文升,马家驹,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临床特征与辨证治疗初探[J].中医杂志,2020,61(4):281-285.
[30]苗青,丛晓东,王冰,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认识与思考[J].中医杂志,2020,61(4):286-288.
[31]孙晨,江亚南,赵继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点和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0,30(6):72-79.
[32]刘茜,王荣帅,屈国强,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尸体系统解剖大体观察报告[J].法医学杂志,2020,36(1):21-23.
[33]姜新,金英.《瘟疫论》理论在非典型肺炎病机中的应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0,32(2):5-7.
[34]杜松.当代瘟疫诊疗实践对温病理论的继承与创新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
[35]邓铁涛.论中医诊治非典[J].中国社区医师,2003,(11):9-12.
基金项目:陕西中医药大学校级科研课题(2021G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