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陈仁寿.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M]. 南京: 江苏科学
技术出版社,2007: 597-599,74-76.
[2]冉懋雄,郭建民.现代中药炮制手册[M]. 北京: 中国中
医药出版社,2002: 749.
[3]杨威,孙明杰,于友华,等. 《脾胃论》方剂配伍规律刍
议[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 10) : 49-50 +73.
[4]沈贤敏,葛惠男. 李杲内伤热中证浅探[J]. 现代中医
药,2015,35( 2) : 37+45.
[5]廖州杰,董勤.董勤主任从脾胃论治儿童单纯性肥胖症
的经验[J].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 4) : 45 -47.
[6]赵鸿君.论宋明理学对金元时期医学流派形成与创新
的影响[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 2) : 98 -100.
[7]邓铁涛.李东垣的科研成果、方法与启示[J]. 新中医, 1999,31( 6) : 9-10.
[8]范玉莲.《脾胃论》用药特点浅述[J]. 青海医药杂志, 1993,23( 4) : 49.
[9]梁子钰,李俊德,龙子弋.基于关键词的易水学派研究
文献分析[J].中医杂志,2016,57( 13) : 1149-1154.
[10]潘奔前.浅谈《脾胃论》制方用药特色[J]. 新中医, 2000,42( 9) : 56.
[11]董尚朴.李杲脾胃论病机论点对《内经》理论的继承与
发挥[J].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 4) : 965-966.
[12]月娇,赵波,马健.李东垣风药运用探析[J].中国中医
基础医学杂志,2015,21( 11) : 1352-1353,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