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医药 /oa 慢性腰肌劳损的中西医治疗现状与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01 腰肌劳损是指急性腰扭伤之后没有得到及时彻底的治疗遗留的慢性积累性损伤,是一种以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的损伤引起的无菌性炎症为特征的疾病,属于中国医学“痛症”“筋伤”“痹证”等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该病发病缓,病程长,症状易反复,给患者的生理及心理上带来痛苦,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该病治疗主要以传统医学、现代医学、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为治疗手段。近年来,中医、西医在慢性腰肌劳损的治疗上均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查阅文献对近10年来慢性腰肌劳损的治疗方法作一综述,为其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3年01月20 00:00 2023年01期 1 7 0 杨启培<sup>1</sup>,崔伟<sup>2</sup>武瑞骐<sup>1</sup> 穴位超声波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作用机制初探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02 穴位超声是将超声波治疗直接作用于人体腧穴上的一种治疗方法,结合2009年1月1日—2022年5月1日相关文献报道探讨穴位超声波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可能作用机制,认为其作用机制包括:局部物理作用、促进周围神经调节、抑制炎性反应、提高痛阈以及穴位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穴位超声波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提供理论依据。 2023年01月20 00:00 2023年01期 8 13 0 方汝雪<sup>1</sup>,王胜锋<sup>1</sup>,董超凡<sup>1</sup>王丹丹<sup>1</sup>李俊雄<sup>2</sup> 穴位敷贴防治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研究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03 穴位敷贴已广泛应用于防治慢性支气管炎,该疗法简便廉验,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好。近年来,该方面临床研究加速呈现,亟待归纳总结。通过研读相关文献,系统性综述了穴位敷贴防治慢支的选穴用药规律、单纯敷贴治疗、敷贴联合其它中医疗法、敷贴联合西医治疗等方面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通过分析总结,归纳现阶段临床研究尚存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议,以期为后续临床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有助于规避相关共性问题。 2023年01月20 00:00 2023年01期 14 18 0 徐燕玲 《糖尿病肾病病证结合诊疗指南》解读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04 《糖尿病肾病病证结合诊疗指南》基于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症状指标、西医分期与中医病证结合思路制定了糖尿病肾脏病诊疗指南,提出了DKD病证结合的诊疗路径,突出中医特色,现对该指南的诊断、治疗和管理等更新内容进行解读。 2023年01月20 00:00 2023年01期 19 23 0 孟元,赵文景,王雨,王悦芬,崔方强,王梦迪,张康,孙雪艳,李佳霖 中成药治疗糖尿病肾脏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指南解读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05 2022年中成药治疗糖尿病肾脏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正式发布。该共识基于解决临床关键问题,推荐了16种中成药用于糖尿病肾脏病的治疗,涉及6类中医证型,对每种中成药的治疗机制、疗效指标、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和适用人群等进行了推荐。现主要介绍该共识的制订背景和方法,并对该专家共识的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2023年01月20 00:00 2023年01期 24 30 0 柳小远,于小勇 《千金方》治疗消渴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06 目的 整理两部《千金方》中治疗消渴的内服方剂并探索其用药规律。方法 借助《中华医典》(V5)筛选《千金方》中治疗消渴的内服方剂,形成文本数据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平台(V3.0)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等分析。结果 共收集方剂80首,涉及中药143味。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为天花粉(34次,42.5%)、甘草(22次,27.5%)、茯苓(22次,27.5%)、麦冬(22次,27.5%)、黄连(17次,21.3%)、地黄(15次,18.8%)、桂枝(12次,15.00%)等,对应药性以寒(30.5%)、温(22.2%)为主,药味以甘(52.8%)、苦(31.6%)为主;药物功效频次较高的前三类药物为补虚(24.1%)、清热(17.6%)、渗湿(7.6%);关联规则分析得出13组支持度≥8的高频药对,前三位分别为天花粉→甘草、茯苓→人参、茯苓→甘草;8条置信度≥0.7的关联规则,前四位相关药物分别为“甘草,麦冬→茯苓”“生姜→甘草、天花粉”“麦冬→茯苓、天花粉”“甘草→茯苓”。结论 《千金方》治疗消渴病以养阴、清热、健脾为主要方法,甘苦并用,清补结合,值得借鉴。 2023年01月20 00:00 2023年01期 31 35 0 呼延昕娜<sup>1</sup>,呼兴华<sup>2</sup>,王晓琳<sup>2</sup>,卢芬萍<sup>2</sup>,许建秦<sup>2</sup>,高原<sup>2</sup>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用药规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07 目的 归纳总结缓慢性心律失常(Bradyarrhythmias)的用药规律。方法 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为检索对象,检索自建库以来中药复方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文献,提取出具有完整中药组成的方药,统计其药物频率、性味归经并对高频中药进行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及因子分析。结果 共纳入321篇合格文献,其中348首具有完整方药,涉及168种中药,中药总频次为3497次,甘草、附子、黄芪频率较高,使用频率靠前的有补虚药、活血化瘀药。高频药物关联分析表明,二项关联中以黄芪附子、甘草黄芪、桂枝黄芪为主;三项关联中以黄芪、甘草、附子组合为主。聚类分析表明,高频药物聚类显示以麻黄附子细辛汤、生脉散为基本方,因子分析显示益气温阳、活血养阴治法在缓慢性心律失常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结论 缓慢性心律失常治疗以温阳益气、养阴活血为基本大法,辅以健脾柔肝、化湿祛痰、生津、通络等治法,可增强临床效果,提炼出麻黄附子细辛汤、生脉散等方加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 2023年01月20 00:00 2023年01期 36 43 0 韩朋朋<sup>1</sup>,袁智宇<sup>2</sup>,陈亚南<sup>1</sup>,李亨达<sup>1</sup>,韩梦阳<sup>1</sup>,李叔宝<sup>1</sup> 不同规格浙贝母饮片中贝母辛、贝母素甲、贝母素乙体外溶出度比较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08 目的 对比浙贝母超微粉、粗粉和饮片中贝母辛、贝母素甲、贝母素乙3种生物碱的体外溶出度。方法 采取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法测定不同状态下的浙贝母人工胃液中贝母辛、贝母素甲、贝母素乙3种生物碱在不同时间节点的溶出量,并对其溶出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超微粉、粗粉和饮片在人工胃液中贝母辛、贝母素甲、贝母素乙3种生物碱的累计体外溶出度分别为90.25%、82.29%、33.65%,超微粉明显高于粗粉和饮片,且达平衡浓度仅需5 min。结论 浙贝母中贝母辛、贝母素甲、贝母素乙3种生物碱的体外溶出度能明显被超微粉技术提高。 2023年01月20 00:00 2023年01期 44 47 0 钱爱军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宣肺化浊汤防治新冠肺炎德尔塔变异病毒的作用机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09 目的 研究宣肺化浊汤治疗德尔塔变异型新冠肺炎轻症的机制。方法 在线查询TCMSP、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蜜麻黄、连翘、前胡、法半夏、麸炒苍术、广藿香、羌活、酒大黄、陈皮、黄芩10味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利用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获取德尔塔病毒作用靶点。Venny网站在线获取药物与疾病靶点交集,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并筛选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借助Cytoscape3.8.2软件将主要活性成分、关键靶点和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进行可视化处理。最后通过Autodocking vina v1.2.0将核心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宣肺化浊汤中含主要活性成分39个,对应靶点53个;酒大黄、陈皮、黄芩、广藿香、连翘、羌活为宣肺化浊汤的关键作用药物;naringenin、onjixanthone I、bicuculline、acacetin、baicalein、pachypodol为核心活性成分;JAK2、KIT、MMP9、PIK3R1、KDR、GSK3B等靶点为蛋白互作网络中的核心靶点,各核心靶点和核心活性成分具有稳定的结合能。结论 宣肺化浊汤通过多成分作用多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宣肺透邪、清热化浊,发挥对新冠肺炎德尔塔变异病毒的治疗作用。 2023年01月20 00:00 2023年01期 48 55 0 郭凯丽<sup>1</sup>,袁盼盼<sup>1</sup>,薛妙<sup>2</sup>,王艳霞<sup>1</sup>,刘继平<sup>3</sup>,王斌<sup>3</sup>,王川<sup>3</sup>,张鑫磊<sup>4</sup>,朱星枚<sup>1</sup> 名老中医朱婉华治疗风湿病特色用药经验浅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10 风湿病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复杂,中西医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西药治疗疗效确切,却也相对不良反应较多,中医药治疗安全副作用小,却也相对起效缓慢,疗效逊于西药。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曾撰文指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可提高临床疗效,朱婉华教授传承并发扬他的学术思想,以辨证论治为基础,以辨病(辨症)论治为补充,在其多年临证经验中,发掘并总结出了一批专病专症用药,经临床检验,可确实提高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2023年01月20 00:00 2023年01期 56 61 0 沙滨,朱婉华 姜建国治疗中老年前列腺增生症经验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11 目的 探析山东省名老中医姜建国教授治疗慢性男科疾病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证经验。方法 通过临床跟诊姜教授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整个诊疗过程,将患者每一阶段的治疗效果或临床病理表现进行收集整理,对比分析。结果 姜教授通过以肝脾肾三脏为核心的治疗思路,以补肾、健脾、疏肝作为治疗大法,兼以益气、活血、化痰、解毒的对症用药原则,在解除患者临床不适症状的同时,使得前列腺的病理性肿大,也缓慢缩减。控制住病情后,继服水丸,以“丸者缓也”的善后思维确保慢性疾病预后良好,避免复发。结论 姜建国教授在临床中以复杂辨证思维治疗杂病,其用药标本兼治、灵活处变、攻补兼施,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提供了经验。 2023年01月20 00:00 2023年01期 62 66 0 潘耀钵,郭栋 温通法治疗输卵管不通举隅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12 输卵管不通在临床中极为常见,是不孕症的主要病因之一。西医多以手术、抗生素治疗为主。输卵管不通属于“不孕”范畴之内,主要病机是正虚邪实,冲任、胞宫瘀阻、胞脉不通,可兼有是气滞、湿热、寒凝、肾虚、瘀血、痰湿等证。输卵管不通患者中,素体阳虚患者多见,阳虚则寒,“寒气生浊”,所以患者多兼有湿、瘀之证。故利用针药结合的“温通法”,以温化寒湿、化瘀通络,使得胞脉疏通,而摄精成孕。 2023年01月20 00:00 2023年01期 67 70 0 周星,王本鹏 高天舒教授从“浊邪害清”理论论治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13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现代医家多认为该病病机为消渴日久,脾肾两虚,治则多采用健脾益气,益精填髓等温补之法,但随着糖尿病发病人群的逐渐年轻化,糖尿病湿热证在临床上越发常见,总结高天舒教授从“浊邪害清”理论论治糖尿病湿热证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经验,其以燥湿健脾,化痰通络为治则,以三仁汤为基础方以利湿健脾,并佐以人参、黄芪等品以益气,生地、玄参以养阴,红花、赤芍以活血,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指导。 2023年01月20 00:00 2023年01期 71 73 0 焦靖淇<sup>1</sup>,高天舒<sup>2</sup> 养胃运脾贴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14 目的 总结分析养胃运脾贴不良反应的原因,并针对性的采取预防策略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机率,避免患者的损失和伤害,为临床养胃运脾贴治疗的安全和规范化使用提供帮助和参考,推广穴位贴敷治疗使更多患者受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脾胃1科行养胃运脾贴治疗的120例慢性胃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研究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节点、临床表现、原因,提出预防策略。结果 10例发生了撕裂伤、过敏、红肿、疼痛、水疱、破溃、瘙痒等皮肤不良反应。结论 养胃运脾贴治疗安全、简便快捷、疗效肯定、无全身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多为局部皮肤反应、风险小且可控,通过采取措施可预防和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为贴敷时间过长、取贴时暴力撕拉、胶布过敏或刺激、与腹部热疗间隔时间过短、挠抓皮肤、宣教、护理和沟通不全面、个人皮肤敏感及体质原因、贴敷前评估不全面等。预防策略:贴敷前全面评估;积极宣教和沟通;勤观察、护理细致及时;改进贴敷方法,改良养胃运脾贴的设计和胶布材料等。 2023年01月20 00:00 2023年01期 74 77 0 李婷<sup>1</sup>,张成明<sup>1</sup>,刘莹莹<sup>1</sup>,杨善博<sup>1</sup>,鱼涛<sup>1</sup>,刘喜燕<sup>2</sup> 三伏灸、三伏贴联合黄芪建中汤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临床结局质量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15 目的 探讨三伏灸、三伏贴联合黄芪建中汤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临床结局情况,为此病冬病夏治规范化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2019年7月12日—2021年8月19日门诊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66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脱落6例。对照组给予三伏贴联合黄芪建中汤加减口服,连续3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三伏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第1、2、3年的临床有效率、睡眠指标以及临床结局质量。结果 治疗组治疗第1、2、3年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睡眠指标、临床结局质量评分治疗第1、2、3年均降低,但治疗组降低更加显著,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伏灸、三伏贴联合黄芪建中汤通过调节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大脑内部氨基酸水平,达到激素平衡,调畅脾胃升降气机,改善睡眠质量,对疾病远期疗效有一定推导作用,为此病冬病夏治规范化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2023年01月20 00:00 2023年01期 78 82 0 沙志惠<sup>1</sup>,王捷虹<sup>1</sup>王倩<sup>1</sup>,尤金枝<sup>1</sup>,李力<sup>1</sup>,龚珊珊<sup>1</sup>,于勇<sup>2</sup>, 甜梦口服液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乳腺癌化疗后患者癌因性失眠临床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16 目的 观察甜梦口服液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乳腺癌化疗后癌因性失眠患者(cancerrelated insomia,CR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乳腺癌化疗后CR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艾司唑仑片口服,观察组予以甜梦口服液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共治疗8周。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以及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评分,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PSQI评分比较,观察组睡眠效率及日间功能障碍评分较观察组下降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困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甜梦口服液联合穴位贴敷能明显改善乳腺癌化疗后CRI患者的睡眠质量,缩短入眠时间,延长睡眠时间,改善睡眠障碍,尤其能提高患者的睡眠效率,改善日间功能障碍以及困倦状态,且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2023年01月20 00:00 2023年01期 83 88 0 胡洋<sup>1</sup>,毛丹<sup>1</sup>,伍津正<sup>1</sup>,冯磊<sup>2</sup> 耳穴贴压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40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17 目的 观察耳穴贴压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耳穴贴压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两组均每日1次,每周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并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PSQI、ISI、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为77.5%(31/4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贴压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能明显减轻患者失眠程度,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临床疗效。 2023年01月20 00:00 2023年01期 89 93 0 邱耀,王蓓,王媛,张小春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中医临床证型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18 目的 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认知障碍的中医证型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参照中医辨证标准将93名患有老年T2DM同时合并认知障碍的病人划分为四个证型:肝胃郁热证12名、阴虚火旺证11名、肾阳亏虚兼痰浊证31名、脾肾两虚兼血瘀证39名,比较各证型患者的年龄、男女性别比例、受教育年限、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臀比(Waisthip ratio,WHR)、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等指标。结果 四个证型患者的年龄、男女性别比例、受教育年限、糖尿病病程、BMI及HOMAIR对比结果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肾阳亏虚兼痰浊证患者的WHR、CRP明显高于其他三个证型的患者(P<0.05),脾肾两虚兼血瘀证病人的HbA1C显著大于其余证型,对比结果存在统计意义(P<0.05),同时肾阳亏虚兼痰浊及脾肾两虚兼血瘀两证型病人的MMSE评分显著低于另外两证型,对比结果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 老年T2DM合并认知障碍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脾肾两虚兼血瘀证及肾阳亏虚兼痰浊证,且慢性高血糖、腹型肥胖及炎症反应是加重认知障碍的关键。 2023年01月20 00:00 2023年01期 94 98 0 俞金鑫,夏卫明,陈庆宇,夏伟,刘春辉 针刺结合涤痰汤加减方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19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涤痰汤加减方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7例OSAHS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针药组,中药组口服加味涤痰汤治疗,针药组涤痰汤加减方结合针刺治疗。两组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观察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氧饱和度(SaO2)、Epworth 嗜睡量表(ESS)、中医症候积分、安全性评价指标,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TNFα、IL6、SOD、MDA、NGF、BDNF、HIF1、EPO含量水平。结果 针药组疗效明显优于中药组(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AHI、SaO2、ESS、中医症候积分,血清中TNFα、IL6、SOD、MDA、NGF、BDNF、HIF1、EPO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针药组在改善作用更强(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结合涤痰汤加减方可以提高OSAHS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与其抑制炎症因子水平,抗氧化应激损伤以及减轻缺血缺氧损伤有关。 2023年01月20 00:00 2023年01期 99 104 0 马腾,杨耀峰,梁青 镇静安神法针刺配合胃降逆中药治疗脾肾阳虚型顽固性呃逆临床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20 目的 探讨脾肾阳虚型顽固性呃逆(intractable hiccup,IH)患者予以镇静安神法针刺配合胃降逆中药煎剂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脾胃病科门诊收治的脾肾阳虚型IH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9例,31例,其中对照组单纯予以镇静安神法治疗,治疗组予以镇静安神法针刺配合胃降逆中药煎剂治疗,将两组各项数据纳入SPSS21.0软件处理,比较临床治疗的有效性。结果 ①治疗组治疗后3天、7天及2周时的呃逆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的呃逆、脘腹胀满、泛吐清水、呼吸困难、胸胁满闷及手足不温、失眠等主要症状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79%,治疗组3.23%,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23%)与对照组(13.79%)相比更低(P<0.05)。结论 镇静安神法针刺配合胃降逆中药煎剂治疗脾肾阳虚型IH的临床疗效与单纯的镇静安神法针刺更好,安全性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2023年01月20 00:00 2023年01期 105 109 0 李晓玲<sup>1</sup>,张庆梅<sup>2</sup>,任媛媛<sup>3</sup>,刘敏<sup>4</sup>,郭学斌<sup>5</sup>, 中医特色快速康复外科在老年肺癌胸腔镜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21 目的 构建中医特色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并评价其在老年肺癌胸腔镜根治术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期间在苏北人民医院行胸腔镜根治术的老年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接受ERAS治疗,治疗组接受中医特色ERAS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术后3 d 肺功能及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本研究共有7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肺癌患者,最终有67名患者完成研究,对照组(n=23)和治疗组(n=34)。对照组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5.31±1.17)、(3.14±1.02)和(8.69±1.37)天;治疗组分别为:(3.12±1.11)、(2.08±0.75)和(6.57±1.25)天,治疗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共有11例发生并发症(33.3%),治疗组共有6例(17.6%),治疗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前1天肺功能指标较前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天各项指标较前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各项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特色ERAS体系可以减少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根治术后并发症,有利于肺功能恢复,并抑制早期炎症因子的释放。 2023年01月20 00:00 2023年01期 110 115 0 林舜艳,尹正录,孙超,陈波,高伟 基于“一气周流”理论脐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5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22 目的 观察基于“一气周流”理论的脐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0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脐针组和温针组两组,两组患者均予物理因子治疗,在此基础上脐针组采用基于一气周流理论结合脐八卦全息图在脐部取穴进行针刺,主穴选取艮、震、巽、离、坤,配穴选取腰腿反射区;温针组则选取病变椎间盘所对应的夹脊穴及背俞穴、环跳、委中及阿是穴进行针刺,并加上艾柱进行温针灸,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功能改善程度评分量表(JOA)及临床疗效分级。结果 治疗后脐针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温针组,JOA评分高于温针组,临床疗效分级优于温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一气周流”理论的脐针在减轻LDH患者的疼痛感,改善腰椎功能上更有优势,临床疗效较佳。 2023年01月20 00:00 2023年01期 116 120 0 曾文璧,麦淑妍,盘庆东,李文纯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临床回顾性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23 目的 回顾性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不孕症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9月1日—2019年5月31日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采用来曲唑(letrozole,LE)或LE联合中药复方滋肾养血汤促排治疗PCOS不孕症患者的促排周期数据,根据用药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LE+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LE+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s,Gn)+HCG,联合用药组:LE+中药复方+HCG、LE+Gn+中药复方+HCG。观察两组的周期排卵率、周期取消率、周期妊娠率;Gn总用量及使用天数、HCG日、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①对照组与联合用药组周期排卵率分别为76.92%和87.16%,周期取消率分别为23.08%和12.8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周期妊娠率分别为17.31%和28.3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用药组Gn用量、使用天数均明显减少(P<0.01)。两组患者HCG日时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用药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增厚(P<0.01)。③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用药组LUFS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OHSS)、生化妊娠、异位妊娠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西医促排卵治疗联合中药复方干预PCOS不孕症患者促排卵周期可使Gn用量及使用天数显著减少,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增加,在提高患者周期排卵率和周期妊娠率方面明显优于单用来曲唑方案,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2023年01月20 00:00 2023年01期 121 126 0 王海静<sup>1</sup>,蒲荣凤<sup>1</sup>,王嘉慧<sup>3</sup>,李楠<sup>1</sup>,白俊<sup>1</sup>,陈梅<sup>2</s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