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海燕.古代中医师承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中医药,2018,(05):131-132.[doi:10.13424/j.cnki.mtcm.2018.05.043]
点击复制

古代中医师承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分享到:

《现代中医药》[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期数:
2018年05期
页码:
131-132
栏目:
综述与其他
出版日期:
2018-09-1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1672-0571(2018)05-0131-02
作者:
刘海燕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
关键词:
中医师承传播效果影响因素
分类号:
R222. 15
DOI:
10.13424/j.cnki.mtcm.2018.05.043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医师承,中医师承这一传播方式的优势不可替代。通过分析古代中医师承 传播主体意愿、传播方法、传播内容三个方面对传播效果的正向性影响,以期为当今中医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理 论参考与借鉴依据。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范家伟. 六朝隋唐医学之传承与整合[M]. 香港:香港 中文大学出版社,2004:92.
[2]美·罗杰斯.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M]. 上海: 译文出版社,2005:315.
[3]杨金生. 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 承实录:程萃农[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4:14.
[4]杨世华. 葛洪研究二集[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8:259.
[5]章碧明. 金元四大家的学术渊源及其影响[J]. 现代中 医药,2009,29(4):64 -66.
[6]李经纬. 中医史[M]. 海口:海南出版社,2015:70.
[7]巫君玉,巫熙南,巫浣宜. 巫君玉瓣杏医谈[M]. 北京: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1.
[8]赵建国. 传播学教程[M].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12:19.
[9]文颖娟,姚远友. 消渴方药探析[J]. 现代中医药,2015, 35(5):106 -108.
[10]邵培仁. 传播学导论[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2:175.
[11]苗彦霞,邢玉瑞. 中医思维方法研究述评[J]. 陕西中 医药大学学报,2017,40(4):1 -6.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8 -03 -25 编辑:文颖娟* 基金项目陕西中医药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研究项目(2017SZ03)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9-12-09